‧NEWS ONE-----------

當美食一路排碳而來 真有好滋味?
吃在地、吃當季,宜蘭農婦採收南瓜,金黃色澤裡還有陽光的溫度與台灣水土的親近情感。
聯合報系資料照片/記者廖雅欣攝影

走進百貨公司超市或是量販店,台灣人的食物櫃早就全球化了:來自美國的生菜、日本的蜜柑、澳洲的牛肉、法國的起司等。在迢遙旅程中,這些異國滋味又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?

新食尚:縮短到嘴的距離

在減碳、抗暖化熱潮中,對準飲食行為的「食物里程(food miles)」概念,是改變人類食物選擇的綠色革命,斤斤計較食物的運送旅程及排碳量,比計算卡路里還認真,已成為世界性的新「食」尚運動。

「食物里程」是指食物從原產地送到消費者手上的距離,包括食物原料由產地運到加工處,送到市場等運輸距離的總和;里程數越高,表示食物所消耗的汽油、產生的二氧化碳量更高。

根據農委會統計,去年台灣進口約卅八萬五千噸蔬菜、五十六萬七千噸水果、一百五十九萬噸薯類,都耗費了可觀的能源;其中有多少是台灣未生產而非進口不可的必需品(如麵粉、大豆等),哪些又是排擠本土食材的替代品與奢侈品呢?

依國外數據,每加工及運送十公升的柳橙汁就會消耗一公升的柴油。由紐西蘭每運送一公斤蘋果到英國,會排放一千公克二氧化碳;如果是消費英國自產的蘋果,排碳只為五十公克,相差廿倍。

新物價:要加上環境代價

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指出,美國的蘋果旅行了一萬公里來到台灣,德國的有機果汁則旅行了九千兩百公里,它們的價格都未能反映真正的環境代價。再者,為了長途運輸的保鮮與維持美好賣相,蔬果必須有更多包裝,製造更多垃圾,與環保「減廢」理念背道而馳。

標榜「在地飲食、改變世界」的低食物里程行動全球蔓延。歐洲環保組織要求食物必須標明食物里程,以供消費者選擇;美國有「農場直達餐廳」運動,食材社區自產。

加拿大人史密斯與麥金南則發起「百哩飲食」,絕不吃溫哥華百哩(約一百六十公里)之外的食物,因為北美家庭餐桌上的食物大半是長途運輸而來,與廿年前相比,每餐食物背後多了十七倍的碳排放。

新思考:低里程才是健康

在台灣,已有不少人思考,藉著在地飲食,可以愛地球、愛台灣,更愛自己。台灣在地飲食運動蓄勢待發。

吳東傑觀察,減碳節能、支持社區農業、城鄉交流、反全球化、有機農業等進步觀念,在「食物里程」概念上取得最大公約數。

作家王文華撰文鼓吹「食物里程」理念,呼籲台灣人吃「當地、當季」。今年各地興起不少農民市集,包括台中的「合樸農學市集」、「興大有機農民市集」與仍不定期的美濃「旗美市集」,讓農民與消費者面對面,食物直接由農場送上餐桌。

環保團體計畫在台北縣土城籌畫北部的農民市集。此外,農民上網直銷、消費者共同購買,都是實踐「低食物里程」的方式。

台灣綠黨秘書長潘翰聲指出,愈是遠道而來的食物,營養流失率愈高,研究顯示,攝氏廿五度放一天的菠菜,維生素C含量只有剛採收時的八成;若改以低溫十度儲存,隔天含量約為九成,五天後只剩七成;為了確保不腐壞及外觀,大多需要使用化學藥劑。

主婦聯盟理事黃淑德指出,在本土食物與進口有機食品之間,寧選本土,因為加上運送的飛機及貨車排放廢氣可能導致氣候暖化,那麼「有機」也顯得面目可憎。

【2007/11/25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

‧NEWS TWO-------------------

王文華對吃 很民族主義
作家王文華是「低食物里程」擁護者,台灣水果的吸引力已勝過舶來品。
記者陳再興/攝影

打從知道「食物里程」概念之後,作家王文華說自己在食物面前,就有了「民族主義」。

推著超市購物車,他一櫃櫃走去,但過去常駐足、搬回進口大草莓、蘋果、葡萄的地方,想到這些可口的「舶來食物」,可能歷經的航行路線及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,他寧願繞回本土蔬果區,在吃這件事上「愛台灣」。

近年熱中推廣各式「樂活」理念的王文華,也是生活中的實踐者。抗暖化、樂活潮之下,他找到了現代人的共通語言與行為準則:減碳。在飲食上,是在意「食物里程」,尋找產地與嘴巴之間的最短距離;「當地」與「當季」是簡單而有效的選擇。

王文華說,「低食物里程」另一好處是造福本地農人,自己又能吃到最新鮮的食材;是用最少的錢,「買到新鮮、健康,和更好的空氣」。王文華建議,「同樣吃蘋果,選擇梨山而捨棄日本富士;想喝紅茶,就挑南投魚池紅茶而非印度大吉嶺;跟著季節調整菜單,二、三月吃蘿蔔、五到十月有蘆筍、十一月開始吃茼蒿。」

「但是,我還是會犯『食戒』。」王文華說,執行「食物里程」理念,新鮮蔬果好辦,但很難知道你吃的食物裡到底是打哪兒來的。比方說,這天早餐他喝牛奶配烤吐司,牛奶是台灣產的,過關;吐司雖是巷口麵包店自產,但麵粉極可能是進口的。加工食品的身分、來歷複雜,是個難題。

實踐「樂活」,王文華說,他的原則就是「盡量」,不追求絕對。「樂活是有意識的反省和選擇,凡事考慮地球永續;但別把它變成教條或戒律,還變成強迫別人的手段。」和朋友聚餐、買便當時他不會太計較,「大概有點像吃肉邊素」,盡量但不絕對。

好比近來「薄酒萊」新酒上市,這些酒當然都是跨海來台灣的,如果計較「食物里程」,就都不喝嗎?王文華說,當然有人選擇不喝,但他「沒這麼激進」;一是台灣沒有這類產品可完全替代;二是品嘗紅酒是不少人和朋友放鬆一下的享受。

所以,他提出折衷的方式:為享受美酒,來點「碳平衡」方案吧:第一,喝完請記得回收酒瓶;第二,請挽著女友散步回家,不再開車,減少碳排放,也讓浪漫延續到最高點。

【2007/11/25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

‧NEWS THREE----------------

營養午餐全面在地 生產履歷加碳標示

在台灣要實踐「低食物里程」,需要更多資訊,包括在食物的「生產履歷」上增加運送里程,甚至排碳量的標示,方便消費者選擇。

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指出,台灣要落實低食物里程,可由三途徑著手:農產品生產履歷資訊加上食物里程、學校營養午餐全面支持本土生鮮食品、全台廣設農民市集。

吳東傑指出,許多市場中的食物不明來歷,就連小販也說不出來處;農委會現正大力推行的「生產履歷」,要求寫清生產者姓名、面積、流程、用藥等資訊,應該再加上運送里程,讓消費者在選購時也負起減碳的社會責任。

再者,學校營養午餐是率先實踐「食物里程」的好場域。吳東傑指出,曾以「穀子、穀子」紀錄片讓人驚嘆的美濃龍肚國小,營養午餐已是在地食材:飯是學童自種的稻米,菜則來自附近農家生產,學校與社區的關係更緊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ydemeow 王喵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